天水仲裁委员会欢迎您!
截至2024年2月15日,中国部分主流仲裁机构已经正式公布了2023年的业务数据,分别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英文简称“CIETAC”,以下简称“中国贸仲”)、深圳国际仲裁院(又名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英文简称“SCIA”,以下简称“深圳国仲”)、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英文简称“BJAC”,以下简称“北仲”)、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英文简称为“SHIAC”,以下简称“上海国仲”)、广州仲裁委员会(英文简称“GZAC”,以下简称“广仲”)、上海仲裁委员会(英文简称“SHAC”,以下简称“上仲”)。这六家仲裁机构来自中国的四大一线城市,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仲裁机构的最高水平。以下仅基于目前业已公布的数据,就部分重要指标进行展示,希望有助于读者对2023年中国主流仲裁机构的业务发展,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下文未特别注明者,所涉金额均为人民币。
一、仲裁案件受理情况基础数据
机构/项目名称 |
案件数量 |
争议金额 |
案均争议金额 |
中国贸仲 |
5237件 |
1510.23亿元(增长19.01%) |
2883.77万元 |
深圳国仲 |
12004件 |
1383.10亿元(增长8.68%) |
1152.20万元 |
北仲 |
12222件 |
1248.26亿元(增长28.64%) |
1021.32万元 |
上海国仲 |
4869件 |
708.07亿元(增长12.61%) |
1451.26万元 |
广仲 |
33670件 |
705亿元(增长10.2%) |
209.39万元 |
上仲 |
7348件 |
442.78亿元(增长4%) |
601.6万元 |
从受案金额来看,中国贸仲、深圳国仲、北仲为千亿俱乐部成员,是中国仲裁机构的前三名,且其标的额均超过1200亿元。其中,中国贸仲的受案金额首次超过1500亿元,再次夺回冠军宝座,并且已经连续6年保持千亿受案金额。而深圳国仲则是连续2年保持千亿受案金额,且均超过1200亿元;北仲是第二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从案均金额来看,中国贸仲的案均金额超过2800万元,深圳国仲、北仲、上海国仲的案均金额都超过1000万元,而上仲的案均金额是602万,广仲的案均金额只有209万。
除了中国贸仲是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国家级仲裁机构外,从另外几家仲裁机构的受案数量,可以看出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建设国际仲裁中心的成效:深圳、北京、上海的受案金额均超千亿,分别是约1300亿、约1200亿、约1100亿,而广州是约700亿。由于中国贸仲的总部在北京,所以实际上四个一线城市的仲裁案件受理金额排名是北京、深圳、上海、广州。
广州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贸易口岸,广仲的案件中贸易类案件居多,另外广仲的互联网仲裁在国内十分出名,因此造成在这六家主流仲裁机构中,广仲案件数量最多,但是案均金额最低的情况。
二、涉外/国际案件受理状况
整体来看,2023年新受理案件的国际化因素进一步提高。例如:中国贸仲案件涉及8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当事人涉及7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涉及国家和地区160个;深圳国仲案件涉及44个国家或地区,累计涉及国家和地区140个;上海国仲案件涉及4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当事人涉及3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涉及国家和地区85个;北仲案件涉及19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2年,累计涉及国家和地区63个【2】;广仲和上仲案件分别涉及30个和14个国家和地区。这6家机构,尤其是前5家机构,是中国受理涉外案件最多的仲裁机构。
2023年部分中国仲裁机构受理的国际/涉外案件争议金额及案件数参见下表:
双方当事人均为(或均有)境外主体的情况可参见下表【3】:
深圳国仲 |
25件 |
中国贸仲 |
62件 |
北仲 |
20件 |
境外当事人所在国家或地区排名前五的分别为:
仲裁机构 |
国家或地区 |
中国贸仲 |
香港、美国、英属维京群岛、德国、新加坡 |
深圳国仲 |
香港、美国、台湾、英属维京群岛、新加坡 |
北仲 |
澳洲、德国、俄罗斯、韩国、加拿大 |
上海国仲 |
香港、美国、新加坡、台湾、英国 |
当事人约定的仲裁语言或法律适用等具有涉外或国际因素的情况参见下表:
仲裁机构 |
约定仲裁语言非中文的案件 |
约定适用域外法或国际公约的案件情况 |
中国贸仲 |
93件 |
数量未公布,约定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国香港、英国、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文莱、伊拉克等法律。 |
深圳国仲 |
未公布 |
43件,约定适用韩国、越南、澳洲、香港、台湾等法律。 |
北仲 |
7件英文,1件俄文 |
5件,涉及香港法、澳门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另有一件适用UNCITRAL仲裁规则的。 |
上海国仲 |
12件英文,11件中英双语 |
数量未公布,约定适用香港法、德国法、泰国法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 |
三、大标的额案件
近年来,受经济环境影响,新受理案件,除了受案量有显著变化外,逾1亿元、10亿元等大标的案件也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超大标的案件。其中,深圳国仲公布的最大标的案件超过250亿元,而2022年深圳国仲最大标的案件为239.91亿元。【4】
仲裁机构 |
争议金额10亿元以上案件 |
争议金额1亿元以上案件 |
中国贸仲 |
19件 |
209件 |
深圳国仲 |
19件 |
132件 |
北仲 |
16件 |
154件 |
上海国仲 |
未公布 |
122件 |
广仲 |
未公布 |
81件 |
上仲 |
未公布 |
64件 |
四、主要案件类型
中国贸仲受理的案件中,买卖合同位列首位,金融案件仅排名第五;而在深圳国仲、上海国仲、北仲的案件中,投资与金融排名比较靠前,而国内国际贸易、房地产与建设工程也是主要仲裁案件类型。
仲裁机构 |
按数量排名的主要案件类型 |
中国贸仲 |
买卖合同、建工、公司/企业治理、服务合同、金融、租赁、知识产权等 |
深圳国仲 |
金融和资本市场、国内国际贸易、房地产、股权投资和公司治理、基础设施和建工 |
北仲 |
建设工程、金融类、服务合同、买卖合同 |
上海国仲 |
国际贸易与货物买卖、建设工程房地产、金融、租赁、承揽、股权及其他投资【5】 |
上仲 |
买卖合同、建设工程、知识产权、金融、房地产 |
五、结案效率
四家主流仲裁机构公布了结案效率相关数据,比去年多出2家,说明对结案效率的重视程度在提高。【6】
深圳国仲:组庭到结案,平均95.05天。
北仲:立案到结案,平均188.56天,中位数163天;组庭到结案,平均106.5天,中位数77天。
广仲:组庭到结案,平均69天。
上仲:组庭到结案,平均71.13天。
六、小结
中国政府近年正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建设国际仲裁中心,而中国最主流的仲裁机构正是本文列举的位于北上广的这六家仲裁机构。
在这六家仲裁机构中,深圳国仲和中国贸仲在2022年和2023年交替成为受案金额的冠军。
中国贸仲在受案金额、案均金额、涉外案件数量及金额、大标的案件数量上均长期名列前茅,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仲裁机构,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仲裁界的“带头大哥”。中国贸仲在2023年公布了新的仲裁规则,引入很多新的制度,继续引领中国仲裁业的发展。
深圳国仲在2022年第一次突破千亿大关并且首次超越中国贸仲成为受案金额的冠军,当时业内有人认为也许是偶然。但是2023年深圳国仲依然保持高速发展,在各个主要指标方面都紧紧跟随中国贸仲,而且其办案效率明显高于中国贸仲,表明其发展是可持续的,是实力的展现。深圳国仲的硬件建设和线上仲裁、无纸化仲裁的建设,都是国内独一份的领先状态,体现了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面貌。
北仲在2023年实现换届,第八届委员会成功组建。2019年北仲公布新的仲裁规则,并且改革仲裁收费制度,明确将仲裁收费分为仲裁员报酬和仲裁机构服务收费两部分,这是中国仲裁机构中第一次将仲裁员报酬公开化和透明化,可惜的是至今尚无其他国内仲裁机构借鉴北仲的这一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在大部分仲裁机构,仲裁员的报酬都是黑箱操作,与仲裁员的辛勤付出和仲裁机构收取的仲裁费不成比例。北仲的改革使其受案量持续增长,并且在2023年的第三届仲裁公信力评估中成为唯一被仲裁员们选为 “最期望获聘”的仲裁机构。“仲裁的好坏取决于仲裁员”,由于北仲的存在,北京已经出现一批专职的独立仲裁员队伍,因此,可以假设,如果中国有一个城市,或者第一个城市成为国际仲裁中心,那一定是北京。
上海有两家本地仲裁机构。上海国仲是涉外仲裁机构出身,其案均金额仅次于中国贸仲,在涉外案件、大标的额案件等指标上都与北仲在一个水平,其仲裁规则、仲裁员素质等都是国内领先的,2023年又公布了新的仲裁规则,所以,作为国内仲裁机构的四强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上仲在2021年开始改革,组建第七届委员会,2022年公布新的仲裁规则,此后陆续入驻黄浦江畔和苏州河畔的新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的管理团队对于仲裁的宣传和发展十分重视,上仲的相关活动非常多。据悉,位于前滩的亚太国际仲裁大厦已经交付,即将投入使用。希望上仲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能够促进上海仲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上海在国际仲裁中心建设上,与北京和深圳携手前进,成为中国优良营商环境的标杆。(转自 仲裁圈)